這句話的意思是,這些東西都不是在正史上面記載的只是一種民間的傳說。但這些東西有些是非常真實的,只有當我們能夠理解到這些事物之后,自己才會朝著一個更好的方向去。發展所以說,我們一定要多讀一些歷史,這樣會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。
可能這位老師在借題發揮,野史是民間傳說,有意思,但是不太正規!
讀野史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,做到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野
(1) (形聲。從里,予聲?!稜栄拧め屟浴?“里,邑也?!北玖x:郊外;野外)
(2) 同本義 [open country;the open;suburb]
野,郊外也?!墩f文》
邑外謂之郊,郊外謂之野?!墩f文》。段注
龍戰于野?!兑住だぁ?/p>
王朝至于商郊牧野?!稌つ潦摹?/p>
七月在野?!对姟め亠L·七月》
體國經野?!吨芏Y》。注:“謂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?!?/p>
永州之野產異蛇?!?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
捐金于野?!逗鬂h書·列女傳》
野茫茫?!稑犯娂るs歌謠辭·敕勒歌》
光照曠野?!鳌?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(3) 又如:野外(郊外);野生;野渡(郊野的渡口)
(4) 原野,田野 [field]
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?!拙右住顿x得古原草送別》
(5) 又如:野盤(可容身的山野之地);野馬(浮游的云氣);野井(鄉野間的井水);野次(原野);野老(居于田野的老人);野色(原野的景色);野戰(軍隊在曠野作戰);野靄(山野中的云氣)
(6) 指民間。與朝廷相對 [not in power;out of office]
朝野清晏,國富兵強?!稌x書》
(7) 又如:野乘(私家記載的史書);野錄(私人撰述的史乘。同“野史、野乘”);野人之芹(鄉下人的菲薄禮品);野服(鄉居樸素的服裝。對官服而言)
(8) 界限,范圍 [boundary]。如:視野;分野
大概是從周朝時期開始,姓名逐漸分為姓、名、字,聯合起來才組成一個人的全稱。
這個做法,一直延續到民國,新中國建國后,這個做法逐漸終止,直接采用姓+名的方式。
古人名字是姓+名,到成年(及冠)時,由長輩賜字,或者自己取字。如孟郊,字東野。所以,別人可以叫他孟郊,也可用叫他孟東野(表敬稱,或者以字行作為常用名)。
字呢,不是隨便弄個漢字就可以了,大多數時候,是根據名,取名的近義詞或者和名意義相應的詞來作為字。如孟郊,名郊,東野的意思就是東邊的野外,和郊野的郊意義相近。再如周瑜,字公瑾。瑜和瑾都是美玉。曹操字孟德。操是指品德,德也是指品德。杜甫字子美,甫是男子的美稱,子美就很直觀了。當然,這里是說大多數時候,并非所有名和字一定都契合這個規定。如萬歷首輔張居正,字叔大,張居正本名張白圭,與叔大就沒太多關聯。居正是其父聽當時的考官李士翱的建議改的名,也和叔大沒什么關聯。
周代王城周圍土地統稱。周代距王城百里謂之郊,三百里謂之野。統稱“郊野”。這個叫法,我們現代略有不同,現代的郊和野,大致就是城郊和鄉下的區別。